中国的房地产从1978年发展至今已经足足有41年的历史了,在这41年里,城镇化的推进不但催生了各种房产建设,还是带动了老百姓买房的积极性。也就是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房产的供给和需求都在增加,我国房地产事业的发展整体上也都是在上行的。
最直接的表现在于房价,本身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房价上涨就是一种必然趋势。只不过从房价这些年的变化趋势上来看,却要比其他商品的价格涨得快得多,甚至在2016年之后还在较高的价格基数上翻倍上涨了,而似乎已经逐渐脱离了实际。
也就是在这样的变化环境下,房子的居住属性逐渐被金融属性掩盖。
这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房产投资现象的加重。这些年里慢慢的变多的人买房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挣钱,早期买房的人依靠着房价的持续上涨,只要在后期把房子卖出去,就能够得到一笔不菲的差价。
在他们看来,只要房价是上涨的,房子就有投资价值,毕竟当房子有增值空间的时候,一般都是会有人买的。当然,这些人可能是刚需,也可能是另外的炒房客,但是他们并不在乎,他们在乎的是房子增值和卖得出去,这样的话他们就可以挣钱了。
这样的状况一直从第一批炒房的人出现维持到现在,以致于楼市中还有这样一种说法: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商品房走向就是开发商的把房子建好之后买到了炒房客的手里,然后这个炒房客等到房子增值之后买到了另一个炒房客的手里,再然后又卖给了其他炒房客。
就这样,一个房子在几年、十几年、甚至是二十几年的时间里一直都在炒房客的手里转来转去,等到房子的价格涨了好几波之后,最后也终于流到了刚需的手里。而这一类买了高价房的刚需,也就成为了人们口中“接盘侠”,甚至还是高位接盘。
这确实也是中国楼市的一个常态,在房价上涨的这些年里,炒房的人不在少数,个体户、开发商、上市公司,甚至是刚需,很多人都在炒房。对于房地产市场,他们考虑的向来都是何时买房和何时卖房,只要在房价上涨的这条时间轴上,早期买房和后期卖房似乎一直都是挣钱的。
而这条时间轴,在2019年之后,仿佛开始动荡了。
从2019年3月份开始,我国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发布得十分密集,涉及范围很广,力度也很大。历经一年的时间,我国的楼市从去年到现在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中,变化的主体主要围绕两个方面:稳定房价和房住不炒。这两点对于刚需来说是利好,但是对于炒房客来说是致命的打击。毕竟在这样的调控背景下,房价逐渐停涨,房子的增值空间持续缩小,而针对“房住不炒”落实的各种限购、限售、二套房贷款新政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抬高了炒房的门槛。
而这些变化在楼市中的表现也尤其明显。首先拿房价来说,最近一段时间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房价都是在趋于稳定的,大涨的势头基本上已经很少了,有下跌趋势的城市慢慢的变多。
其次就是房地产市场热度的变化,从“房住不炒”政策落实开始,慢慢的变多的炒房客开始退出房地产舞台,而刚需也因为房价停涨失去了买房“激情”。因此,整个房地产市场的热度都是有所降低的。
对此,不少房企为了刺激需求的释放纷纷开始了大规模降价促销,例如,恒大之前甚至都拿出了7.8折优惠,外附买房“后悔权”等等。
尤其是在今年,受疫情影响,绝大多数房企都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周转压力,刺激房产销售、加速资金流通成为了他们的当务之急,所以今年很多房企的优惠举措不断,而且力度也都不小。
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买房”和“卖房”哪个更明智呢?
要注意,这里所指的“买房”是针对刚需的,而“卖房”针对的是手持多套房产的炒房客。首先对于炒房客来说,中国的楼市是政治市,政策的导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楼市的变化,既然国家一再强调“房住不炒”,那么未来手持多套房产自然不会是什么好事。因此,不只是在今年,其实在接下来的所有时间里,买房投资都是不建议的,否则到了未来不仅房子卖不出去还得支付持房成本,所以尽快卖房会是明智之选。
而对于刚需而言,今年他们可能会迎来各种各样的降价促销和福利政策,就像是上面说的恒大的抄底折扣,还有就是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的买房补贴政策,这些都是买房的利好。
只不过把眼光放远的话,未来的房价可能不会一直处于高位,像是马云说的,有跌到“葱价”的可能,只不过这个周期可能会比较长,所以刚需需要决定的就是要不要继续等下去。
对此,潘石屹早已给出“劝告”。
他曾在一次大会上表示:年轻人不要动用高杠杆去买房,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租房。因为改变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慢慢的变成了国家长期的战略选择,所以调控一定是长期的,尤其是政府目前正在建立对房地产的长效机制。
显然,在他看来,目前国家对房地产的稳定性调控会是长期的,而在经济逐渐实现“去房地产化”的过程中,房地产下行的趋势会更加明显,那么刚需在买房这件事上倒是有等待的空间。
尤其是对于年轻人而言,本来就是在最应该奋斗的年纪,不应该因为买房而过早地束缚自己,他们可完全先选择租房来充实自己的阅历,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