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箱、泡沫或纸箱包装。重量轻一般发快递,其它只能发物流(需到物流站自提),详情请联系我们。上海进变实业为一般纳税人,可开17%增值税专用**,详情请联系我们。
FagmentWelcome to consult...册会计师行业或是上市公司,要求其规范运作,必须要有相关的法律责任条文相衔接,而非闭门造车,这样才能给投资者更多的保障。中国版萨班斯法案将出炉成立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中国版萨班斯法案”酝酿出炉**在44家在美上市中国内地企业迎来“萨班斯法案”考验的7月15日,经**批准,由财政部牵头发起,证监会、国资委共同参与成立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正式在北京成立,这预示着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将迎来一部类似美国萨班斯法案的标准体系。中国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将亲自担任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主席,当天同时成立的还有“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导委员会”。不过,王军并没有透露这些标准体系建立的具体时间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在当今的公司治理中,内部控制显得非常重要,急需中国出台在公司内部控制方面的法律规范,用法律制度保障违规事件的发生。”据他透露,美国萨班斯法案出台后尽管备受争议,但中国相关部门也多次邀请他们了解萨班斯法案对中国的借鉴意义,而“中国版的萨班斯法案”早已在酝酿之中。事实上,美国萨班斯法案已经对中国在美上市公司带来了严峻考验。中国网通集团总会计师李福申在接受**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该法案对中国企业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通过法案强化公司内部控制的好机会,将推动中国公司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此次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起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导委员会”,也是为了建立一套以防范风险和控制舞弊为中心、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主体,结构合理、内容完整、方法科学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推动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和内部约束机制。科龙德勤维权团召集人、知名证券律师宋一欣对记者表示,无论是注册会计师行业或是上市公司,要求其规范运作,必须要有相关的法律责任条文相衔接,而非闭门造车,这样才能给投资者更多的保障。金融市场不成熟难担重任中国宏观调控需新方法**动态:中国的形象受“13亿现象”的影响,常被宏观笼统化。这样做的结果导致人们忽略了阐释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张力,即宏观与微观、以及北京与全国超级增长地区之间的角力。如何协调这个矛盾将是对中国经济进行有效管理和诊断的关键。中国经济出现了两年来的第二次过热,而中国政府部门则又一次采取渐进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虽然这种策略过去曾起到相当好的作用,但这一次的情况可能不一样了。 摘要和投资结论 结论:规模和所有权效应对中国宏观政策战略构成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1)中国两个过热的领域,投资和出口,在过去五年里“增长Delta值”大大超过了美国。(2)中国的混合经济增加了政策引导的难度**仍然控制着50%的投资支出,而外商投资企业在出口总额中占到了近60%。(3)结构仍然不健全的银行体系,加之依然不够灵活的货币体制,使这一问题更加棘手。(4)虽然中国目前的名义GDP比2004年(中国经济上一次出现过热时)增长了35%,但政府部门仍然试图通过渐进的货币政策调整结合行政措施限制投资支出的方式对经济进行调控。 对市场的启示:银行业改革对于扫除政策拉力障碍至关重要。国有银行的公开上市将有助于促使银行从地方色彩浓厚的“政策性贷款”,向按商业规则设定信用额的做法转移。如果缺乏这方面的改革,政府部门可能需要比一般情况下更大力度地收紧货币政策,才能压制过剩的中国投资周期。中国需要实施更加严格的紧缩政策。此举将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商品需求增长减速,并会给中国泛亚地区的贸易伙伴带来挑战。 风险:银行借贷与经济活动上的分散结构,大大妨碍了中国在实施宏观调控上的成效。除非中国能协调这个矛盾,不然的话,有效的政策性管理对于这个快速增长的经济体仍然是遥不可及,而经济面临崩溃的风险却挥之不去。如果中国迟迟不采取更具实质意义的宏观政策进行调控,并继续倚重投资和出口却忽略了个人消费部分,那么拖的时间越长,出现可怕硬着陆的可能性也**越大。投资和出口疯狂增长 中国经济出现了两年来的第二次过热,而中国政府部门又一次采取渐进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虽然这种策略过去曾起到相当好的作用,但这一次的情况可能不一样了。中国的经济规模越大,在改革道路上走得越远,那么靠渐进的政策调整来引导经济发展的难度也**越大。中国需要在稳定政策的问题上采取新的做法,不然**来不及了。 规模效应对中国宏观政策战略构成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过去并非一直是这种情况,特别是当中国经济规模很小并且大体上欠发达的时候。但这一时期早已过去。虽然中国在2005年全球GDP中还只占5%左右(按美元市场汇率计算),但是中国的过热领域目前在本国经济和全球经济中所占的权重却要比以前大得多。 在中国已达到白热化程度的固定投资领域,情况尤为突出。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有可能超过1.3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GDP总额的50%以上。按照任何标准,这都是惊人的。即使在鼎盛时间,日本和韩国的投资比例也从未大大高于40%的幅度;相比之下,作为世界上**大经济体的美国,其固定投资在2006年可能达到2.3万亿美元,相当于其GDP的17%。 换言之,虽然中国的GDP大约只相当于美国的18%,但中国固定投资支出却约为美国固定投资支出的近60%。从另一个角度看,近年中国的投资“Delta值”,即投资支出的增长,使世界上所有的任何增长都相形见绌。2000年到2005年期间,中国的固定投资从4000亿美元猛增到1.1万亿美元,即增长了6800亿美元,几乎比美国同期实现的约4000亿美元投资Delta值高出了70%。 类似的情况也见于中国的出口领域,中国经济中的另一个过热领域。2005年,中国制造业出口总额达到7620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大贸易国美国产品出口额的84%。因此,中国的产品出口占2005年GDP的比重上升至34%,是美国占7%比重的差不多5倍。其增长Delta值也是非常惊人的。从2000年至2005年,中国的产品出口增长了两倍,而美国仅增长了大约15%。这么巨大的差异使中国近五年的出口Delta值(5129亿美元)达到了美国同期出口Delta值(1213亿美元)的4.2倍。 中国是非常规经济体 中国以投资和出口为主导的大幅增长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仅仅是出口和投资问题以及对发达**的**业和实际工资产生影响的问题。它还对工业原材料及其他商品市场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在城市化、基础设施和工业化等大宗商品密集型活动的推动下,中国已成为影响全球大部分战略性原材料需求的主导力量。正如我**指出的,仅2005年,中国在全球铝消耗量的增长总额中**占到50%;其他工业原材料的比较数字也几乎是创记录的——铁矿石增长了84%,钢铁产品为108%,水泥115%,锌120%,铜307%,而镍更大大超过后一个数字。我已表示过,随着保护主义压力的增加和产能过剩风险的增长,中国的“大量消耗商品”工业化模式已快走到了尽头,中国需要进行重大的调整,以实现以消费为主导的增长,从而降低商品在GDP中所占的比重。2006年初出现的以投资和出口为主导的爆发性增长,只能是使这种转变显得更加紧迫。 所有这一切对中国政策制定者提出了越来越棘手的问题。在常规的市场经济体,财政和货币政策是政府部门调整商业周期过度行为的主要工具。但是,中国并不是一个常规经济体。尽管令人瞩目的改革已历时四分之一个世纪,但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一个“混合”经济体——即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混合体。 虽然目前的所有权天平继续朝着降低国有化程度方向大步迈进,但**统计数字表明,国有企业在中国GDP中仍占到35%。此外,这一比例肯定未能充分反映出**在新近民营化,按中国的说法是“公司化”,经济成分中的控制权。甚至在公开发行股票之后,在大部分所谓的公开上市的民营公司中**仍然拥有相当大的多数股权。另外,国内的市场力量对中国两个过热领域的影响肯定也是有限的。比如,2004年国有和集体单位在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仍高达50%。还有在中国出口总额中有近60%是来自“外商投资企业”,即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子公司和合资合作伙伴,它们把在中国的采购作为其全球高效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成熟的金融市场难担重任 中国的混合经济同时是由一个相对不成熟的金融业支撑着。尽管有了近些年的改革举措,但要实现一个功能全面化的银行体制和资本市场,中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四大政策银行的其中两家已成为上市公司,但国内信贷业务向商业化转型仍只处于襁褓期。 中国也不具备一个成熟的公司债券市场,让新冒起的私营企业能从资本市场融集所需资金。换言之,大部分的中国信贷配置责任继续落在结构仍然不健全的银行体制身上,其决策更多是从省或地方层面而非从北京总部作出。此外,地方上的银行分行与当地的政府部门彼此功能仍然是息息相关,他们的主要优先任务是维护社会稳定和通过发展项目拉动**业增长。因此,从中央层面议定出的货币政策,特别是近年出台的全国性信贷利率和储备金比率调整,对于抑制国内投资支出作用不大。与此同时,中央政府部门选择了通过“行政”手法,具有针对性地对投资过热的行业和地区进行调控。结果使得**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于资金配置比市场或财政和金融机关拥有更大的话事权。 中国的**大风险是目前它正被困在其混合经济模式的既有矛盾中。过剩的国内和全球流动性周期使问题更加错综复杂。近年来,不单是国内银行特别积极地发放新贷款,人民币贷款在2006年头5个月按年同比上升了80%,中国严格管理着的汇率浮动波幅也促使货币供应猛增,以至外汇储备出现**性的上升势头。去年中国的外汇储备累计达到2000亿美元,而今年看来将轻易攀越10000亿关口,从而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拥有**大外汇储备的**。 中国的问题是在其“准联系汇率”机制下,它仍需要把大量储备循环购买美元资产。缺乏一个成熟的本土债券市场,中国难以把所有这些买入的美元资产“冲销”净化,结果是过剩的流动资金溢流到国内市场。绝非偶然,广义M2货币供应量在2006年5月同比上升了19.1%,比央行的16%目标水平高出整整3个百分点。不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