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子,是每座古建筑的基础,就像人的脊梁撑起了整个身子一样,柱子也是建筑物的“脊梁”。它在宫殿园林里最常见,可小伙伴们是否都好好观察过它呢?大家有没有发现每根柱子下面都垫着一块石头?今天就带着大家涨点文化,去了解了解柱子下面这块“石头”,它里面可是蕴含着大文化
木柱下所垫的石墩,叫柱础,又叫柱顶石。其作用主要是传递上部荷载,同时可防止地面潮湿和碰磕损破柱脚。古人建房子一般都是用木头先搭起整个架构,在最早的时候这木头是直接“种”进土里,但久而久之,人们发现将木柱子直接“种”进土里,不仅不结实,容易倒,而且时间长了,木头的底部会受潮,因此,人们开始在木头底部“做文章”,最早是铺一些鹅卵石柱础表面雕刻的花纹更是体现了中国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一种融合,比如秦汉时,柱础的雕刻花纹和形状还较为简朴和单一;而在六朝之后,受佛教艺术的影响,中国建筑与佛教艺术开始融合,这种“融合”反映在小小的柱础上,就是莲花图案的开始增加,莲花是佛教的圣花,很多佛和菩萨像脚下踩的就是莲花座。如唐代,最流行的柱础样式就是莲瓣的覆盆柱础,从它产生之时起,就具有了实用和美学价值。它的实用性体现在:其一是很好的将柱身集中的荷载散布于地上较大的面积;其二是石柱础既可防潮,且高出地面,可免柱脚腐蚀或碰损。
根据地域的不同,柱础的形制也不一样,比如南北方的柱础就有差异:南方因为多雨潮湿,故常采用较高的鼓状柱础;而北方的柱础则稍低柱础还体现着中国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合,它表面的浮雕艺术,不论是花鸟鱼虫还是人物故事,都是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